close

羞羞! 不敢讓人家知道的痛-痔瘡 新聞案例



他痔瘡爆裂 她臀腫如球

2015-05-14 03:29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/台北報導

天氣逐漸變熱,醫師門診發現,近日因痔瘡就醫患者增加二成,主要是天氣燥熱、水分流失快,長期久坐或久站者,如司機、老師或專櫃小姐,最容易患嚴重痔瘡,如出血過多不處理,恐會貧血。

五十二歲蔡姓計程車司機怕塞車無法上廁所而少喝水,長期便秘導致痔瘡加重,每次排便都要花半個小時。他上個月在家如廁,痔瘡因使力而破裂,肛門大量噴血後昏倒,幸好家人發現得早,送醫急救後返家休養。

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許希賢表示,痔瘡是肛門附近的靜脈和軟組織因不正常壓擠而形成,可能與排便習慣有關。

康華診所中醫師張家蓓表示,在中醫說法,痔瘡是體溫高的「實火」或生活作息不正常的「虛火」體質造成,透過補涼降火,搭配清淡飲食、深綠色蔬菜,維持生活作息,就能改善痔瘡發作。

開業中醫師李深浦表示,蹲廁時間過久或排便用力過度,都會壓迫痔瘡,加重疼痛和出血。蔡姓司機坐馬桶上太久、使力過度,讓痔瘡靜脈破裂噴血。

他建議民眾如廁時,減少看書、滑手機時間,排便「速戰速決」最好。

許希賢說,孕婦因腹內壓力也會讓痔瘡變嚴重,他曾收治過一名孕婦,痔瘡在肛門口腫得一坨一坨,一坐下就痛得哎哎叫,但為了胎兒,忍到產後才治療。

醫師提醒民眾,除了培養規律排便也要少吃油炸、高鹽高糖食物,多吃生鮮蔬果,坐一個小時後就應活動五到十分鐘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6/901348-%E4%BB%96%E7...

  • 防痔6法.jpg 



    肛門不適症狀多樣 有問題應及早就醫

    痔瘡並不是大病,也不會變成肛門癌症,但發作起來讓人坐立難安,日前有一名病患因第四度痔瘡發作,合併痔瘡組織脫垂及血栓,因為無法復位,必須安排手術切除;醫師提醒,肛門不適症狀多樣,相對應的疾病也不少,建議有肛門不適問題時應及早就醫,獲得正確診斷和治療,才能提高生活品質,也不會延誤病情。

      一名46歲的婦人,自從20年前生產過後就常覺得肛門不舒服,嚴重時,肛門又腫又痛,甚至會在馬桶看到血,聽說不少生產過的婦女都有類似困擾,而不以為意,每當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時,就去買市售的藥丸、藥膏使用,忍耐幾天也就過去了。

      日前她到中國大陸旅遊,好多天沒有上大號,憋到返家才去上廁所,雖有借助通腸劑,但解便仍困難,更糟的是解完清潔時,發現肛門周圍有幾個小指節般大小的腫塊,脹痛到碰都不能碰,只好硬著頭皮求醫,檢查發現是第四度痔瘡發作,合併痔瘡組織脫垂及血栓,無法復位,必須手術切除。

      彰化秀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安仁表示,婦人如果能早點就醫,加上平常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,避免久坐、久站,可以大大降低嚴重發作的可能,或輔以簡單的痔瘡結紮治療,或是新式的痔瘡環形切除手術,就不會走到緊急手術的地步。

      解便後流血是痔瘡最常見的症狀,通常患者會在衛生紙上,或馬桶內看到鮮紅的血滴;如是出現顏色磚紅、暗紅色的糞便與黏液,多半是其他腸道問題,而非痔瘡;痔瘡脫垂則是第二常見、也較為嚴重的症狀,患者感覺解便後,肛門有異物感,好像「掉東西出來卡住」,休息一下這種感覺就會消失,情況嚴重者必須用手把「這顆東西」推回去。

      曾有一位60多歲的先生,早就摸到肛門旁有個腫塊,硬硬、癢癢、濕濕的,有時太大力清潔會流血,但他自認是痔瘡而未就醫,直到無意間和女兒提起,才被逼著去看醫師,檢查之下發現這個鴿蛋大的硬塊竟然是肛門癌症,因為拖了數年,治療時,已無法保住肛門。

      資料來源:http://www.24drs.com/Daily/article.asp?x_no=8975&page=1


    痔瘡新聞02.jpg 

    長時間久坐不動 易引起痔瘡急性發作

    以往接受痔瘡手術的大多是中老年人,近年來痔瘡患者卻越來越加年輕化,也越來越常見;醫師指出,時下年輕人普遍愛吃肉、不喝水、蔬菜水果攝取不足,便秘比例逐年提高,若再因打電腦長時間久坐不動,更容易引起痔瘡急性發作。

      一名17歲高職生,因沉迷線上遊戲,時常在電腦前一坐就是10幾個小時,因肛門腫脹就醫,到門診時連坐下都有困難,經診斷確認為痔瘡急性發作,手術治療後才解除疼痛。

      大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徐大聞表示,痔瘡的成因,往往是因為長期便秘與肛門血液循環不良所致,近幾年來25歲以下患痔瘡年輕人佔了1成多,大都是為了玩遊戲、上網,常常一坐下就是10幾個小時,甚至廢寢忘食,導致痔瘡急性發作。

      為避免肛門血液循環不良,民眾應注意多喝水、多吃蔬果,不要久坐,每隔1、2個小時就站起來活動一下,以避免肛門口血液循環受到壓迫;輕度的痔瘡可塗抹藥膏或以溫水坐浴來舒緩症狀,若症狀嚴重,建議接受手術根治,以免一再復發。

      資料來源:http://www.24drs.com/Daily/article.asp?x_no=8715&page=1

    痔瘡新聞03.jpg 

    直腸癌誤以為痔瘡 小病蓋大病險喪命

    痔瘡不會造成大便習慣改變,如排便異常最好就醫檢查。台中市一名45歲菜販半年來每天上廁所20多次且有血便,以為是痔瘡發作,開刀切除痔瘡卻仍未改善,最後才發現距離肛門5公分處的直腸長了10公分大的腫瘤,小病掩蓋大病,差點丟了性命。

      台中澄清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邱錫雄表示,經肛門觸診,立即感覺有一顆巨大腫瘤長在離肛門不遠直腸裡,再照電腦斷層檢查確定是在離肛門5公分處長了一顆約10公分大的惡性腫瘤,化驗結果為罹患二期惡性腫瘤,切除直腸腫瘤,所幸沒有轉移淋巴。

      邱錫雄研判,患者一天上廁所20多次,應是直腸癌作祟,至於大便有血可能與痔瘡有關;而每個人癌細胞型態不同,有人的癌細胞很快就會擴散,這名直腸癌患者算是十分幸運,手術後肛門功能正常、解便順利。

      邱錫雄表示,肛門口直腸癌和痔瘡症狀有些相似,如兩者都不會疼痛、偶爾出血;但也有不同症狀,直腸癌患者有所謂「裡急後重」,會經常想大便卻無便可解或解出一點點糞便,血便呈暗紅色帶有黏液,而痔瘡不會造成患者大便習慣改變,血便則呈鮮紅色。

      資料來源:http://www.24drs.com/Daily/article.asp?x_no=8201&page=1


    避免痔瘡作亂 做好肛門保健

    痔瘡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困擾,50歲以上約有逾半數曾發生痔瘡症狀,要避免痔瘡「作亂」,做好肛門保健很重要,醫師建議多吃高纖蔬果、多喝水、多運動,避免久坐、久站及久蹲,此外,須注意出血、疼痛、脫出等也可能是其他嚴重疾病所引起,如有痔瘡症狀發生,務必找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確定,以免延誤治療。

      衛生署新竹醫院外科醫師沈名吟表示,痔瘡原本是肛門內正常的組織,內含肌肉纖維、血管及結締組織,在排便有「軟墊」的作用來保護肛門,並在平時幫助肛門的緊閉,防止糞水滲出,當血管不正常擴張或過度擠壓造成軟墊脫出、斷裂,就是痔瘡。

      痔瘡的症狀包括出血、疼痛、痔脫出、肛門疼痛、搔癢或便意感等不適,其好發於腹壓增加使血液回流變差的患者,例如孕婦、長期咳嗽、需久站或搬運重物等;或是排便習慣不良,如便秘、常需用力解便或蹲坐馬桶時間過久。

      沈名吟指出,避免痔瘡發生,應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,注意「三要」及「三不要」,「要多吃高纖食物(蔬菜、水果)」、「要多喝水」、「要多運動」,幫助排便順暢,而「三不要」則是「不要久坐」、「不要久站」、「不要久蹲」,另外排便後宜以清水清洗或溫水坐浴,儘量不要擦拭肛門。

      沈名吟表示,痔瘡保健並不複雜,平日好好保養就可避免日後需「進場維修」,但是不可以將出血、疼痛、脫出、肛門疼痛、搔癢或便意感等問題都歸咎於痔瘡,其他像是腫瘤、膿瘍、發炎、肛裂、增生性乳凸、直腸黏膜脫出、直腸脫出,直腸瘜肉或其他疾病等也可能產生類似不適症狀。

      資料來源:http://www.24drs.com/Daily/article.asp?x_no=7433&p...

    本新聞案例皆引自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網頁 僅為宣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當立即撤除

    http://www.24drs.com/Special_Report/Hemorrhoid/4_a...

    arrow
    arrow

      yessir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