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氧化碳濃度越高  全球主要糧食作物越「沒營養」

二氧化碳濃度越高 全球主要糧食作物越「沒營養」.jpg

本報2014年5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,姜唯編譯;蔡麗伶審校

《自然》(Nature)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,若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增加,高二氧化碳含量將顯著減少麥、米、玉米和大豆中的人體必需營養素,導致全球糧食作物的營養價值降低,全球數十億營養不良人口的健康問題也將隨之惡化。

 

全球20億人鋅、鐵攝取不足  營養不良問題雪上加霜

田野實驗發現,高濃度二氧化碳導致麥、米、玉米和大豆中的「鋅」和「鐵」等人體必需營養素含量顯著減少,也降低了蛋白質含量

「我們發現二氧化碳含量上升,會減少重要糧食作物中的必需營養素,進而影響人體營養攝取。」研究主要作者哈佛大學環境衛生專家Samuel Myers教授說,「從健康觀點看,鐵和鋅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。」

Myers說,全球20億人口有鋅和鐵攝取不足的問題,對於嬰兒和懷孕婦女來說尤其不利,目前每年減少約6300萬年的壽命。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,對於原本就相當嚴重的營養不良與公共健康問題來說,更是雪上加霜。」雖然麥、米、玉米和大豆中的鋅和鐵含量相對不高,但在貧窮吃不起肉食的地區仍是主要營養來源。全球約有24億人口60%以上的鋅和鐵攝取量來自這些作物,其中有75%的人口住在孟加拉、伊拉克和阿爾及利亞。

 

三大洲41作物品種  鋅、鐵含量顯著減少

這篇發表於《自然》期刊的研究深入探討二氧化碳含量如何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。科學家將現今二氧化碳濃度380~390ppm和2050年預期的二氧化碳濃度545~585ppm兩種環境做比較。其中2050年的預測值(545~585ppm),還是假設各國政府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保守估計。為了考量多種作物生長情況,研究者分析了41種品種並且在3大洲的7個不同地點種植。

二氧化碳濃度越高 全球主要糧食作物越「沒營養」5.jpg

高濃度二氧化碳下種植的小麥,鋅含量少9%,鐵含量少5%,蛋白質含量少6%;米的鋅含量少3%,鐵少5%,蛋白質少8%。玉米的營養含量減少幅度則接近小麥與米,大豆的鋅、鐵含量也有近似的減少幅度。

不過相較於小麥、米和玉米等禾本科植物,大豆屬於豆科植物,蛋白質含量卻沒有減少。造成營養價值減少的生物機制目前則還不清楚。

【參考資料】

英國衛報(201457日),Climate change making food crops less nutritious, research finds

本文引自環境資訊中心版權歸原創這所有 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當立即撤除

環境資訊中心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99215

arrow
arrow

    yessir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