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笨蛋要讓傷口保持濕潤 不是吹乾 

從今天起,丟掉醫藥箱裡 雙氧水與優碘吧。 

過去提倡傷口要乾燥、結痂,傷口上面總染上厚黑的優碘 ,有些人甚至為了讓傷口乾,會撒上各種藥粉,製造出乾燥的假象,然而在台北榮總傷造口護理師林瑞萍的經驗中,這些傷口好得特別慢,外表雖然看起來乾黃,但一打開膿都積在下面,「我們叫這種傷口『金包銀』,癒合時間反而更久。」 
近幾年傷口照護出現極大轉變,從乾燥轉為「濕潤療法」,甚至有日本醫師發明用 保鮮膜包紮傷口的方法,傷口好得更快,讓人驚奇。 

林瑞萍強調,其實身體有足夠的抗菌能力,多型核白血球會協助清理傷口的髒東西,接下來巨噬細胞產生生長因子,引起纖維母細胞增生,促使膠原蛋白合成,傷口逐漸縮合重建,上皮長上來傷口就好了 而要讓細胞好好的作用,必須讓傷口濕潤。林瑞萍比喻,就像在游泳池裡游動一樣,傷口保持濕潤環境,這些細胞較能來到傷口作用 

因此,除非是免疫力很低的病患、感染的傷口,或是經腸胃道手術的縫線傷口,需要使用優碘消毒外,一般的手術及傷口,都是以各式親水性敷料如人工皮,來為病人包紮,也少去敷料更換頻率及換藥撕除紗布的痛苦。未命名01

在居家不管是發生刀傷或擦傷,林瑞萍建議: 
1. 乾淨紗布 用手加壓510分鐘止血。 
2.止血後,可使用 生理食鹽水  煮過的水 ,甚至 自來水 ,用綿籤或紗布把傷口上面的髒東西清乾淨。 
3.剪下比傷口多12公分的敷料如 人工皮 ,直接蓋在傷口上。若敷料吸收滲液約三分之二就可更換。
4.更換 人工皮 時,觀察傷口狀況,正常傷口會逐漸減少滲出液,若已長出紅肉芽,則要小心用紗布或棉籤由內而外畫圓清潔傷口,以免旁邊髒污帶進傷口,再敷上人工皮。

 

林瑞萍提醒,使用人工皮,約第35天時,傷口會有變大的情況,這是身體在清創傷口,只要傷口是乾淨的,基本上無虞,持續使用會好轉。一般刀傷約23天可痊癒,擦傷因為較髒,需要兩週復原期。 

另外,人工皮只能使用於乾淨傷口,若有些微感染,則要改用其他敷料,如含銀離子的敷料,可以幫忙抗菌。 若傷口深,加壓510分鐘仍無法止血(特別是有吃抗凝血劑的長輩),甚至深可見骨;以及伴隨發燒大於攝氏38度、打寒顫,或是傷口周遭紅、腫、熱、痛,出現惡臭、流膿、混濁分泌物等,應立即就醫。 

至於腎臟病與糖尿病患者,每天需要用鏡子觀察自己的足部周圍是否出現小傷口,若出現小傷口要觀察甚至就醫處理,以免最後潰瘍發爛。 

文章出處:康健雜誌196 作者:李宜芸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69913&page=2

未命名    

 

 保鮮膜包紮傷口

有醫師在網路上分享用保鮮膜包紮傷口的居家療法,只要用清水沖洗傷口、塗上一層凡士林,再用保鮮膜包起來,就能加速傷口癒合,引起熱議,到底保鮮膜有何神奇?

傷口不是愈乾燥愈好
分享這篇文章的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余尚儒說,其實重點不在保鮮膜上,以凡士林作為敷料,並利用保鮮膜取代紗布的覆蓋,主要的原理就是要保持傷口的濕潤性。

受到潮濕容易孳生細菌的觀念影響,許多人以為傷口應該盡可能保持乾燥。但其實,細胞的生長因子需要水分充足的環境才能順利生長,發揮免疫、組織再生等功能。有點像小時候以培養皿種綠豆的原理,必須保持棉花的濕潤,種子才會快速生長發芽。

傳統用紗布包紮,或讓傷口開放以「保持通風」,反而會使傷口的組織液被吸乾或蒸發,讓傷口環境變乾燥。
但組織液內含有豐富的消炎細胞,能吞噬傷口病菌、殘餘物的免疫細胞,是最好的「消炎藥」。因此,用濕潤性的敷料覆蓋傷口,再用保鮮膜來「保濕」,不僅可以隔絕環境的髒污,避免孳生病菌,也能讓組織液完整地保存在傷口中。

另一個好處是,以往用紗布覆蓋傷口,最令人頭痛的就是紗布常會因組織液黏在傷口上。不僅更換困難、疼痛,快好的新生組織也可能會在去除紗布的過程中,再度被撕裂、破壞。

保鮮膜包紮法是日本鳥谷部俊一醫師發明。因為褥瘡病人長期躺床,不易天天到醫院照料傷口,便想出這種以病人居家就可取得的保鮮膜來保持傷口的濕潤。2010年,日本褥瘡醫學會還正式承認這種療法,納入褥瘡治療的臨床指引中。

余尚儒說,自己後來親自幫幾個病人試過後,發現傷口真的癒合較快,操作又簡單,便在網路上分享。文章出處:康健雜誌194 作者:李佳欣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69771

 

arrow
arrow

    yessir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